經過在中國(上海)自由貿易試驗區一年的試點,上海國際貿易“單一窗口”1.0版于6月30日全面上線運行。目前該系統覆蓋六大模塊,參與的口岸和貿易監管部門達到17個,將是創新上海口岸對接國際通行規則、促進貿易便利化的有效途徑。
今年4月,國務院印發《關于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的若干意見》,要求按照2015年底在沿海口岸、2017年在全國所有口岸建成“單一窗口”的目標,加快中國(上海)自貿區“單一窗口”建設試點經驗。
上海國際貿易“單一窗口”1.0版將為推進上述目標提供有力支撐。據介紹,“單一窗口”1.0版正式上線后,企業在口岸通關監管的主要環節均可通過“單一窗口”進行“一次申報”,申報結果通過“單一窗口”統一反饋。監管單位則可通過“單一窗口”,共享監管狀態和結果信息。
截至6月29日,累計已有300余家貿易商、承運人及其代理完成了“單一窗口”的帳戶開設工作,可在“單一窗口”辦理相關業務。
記者了解到,相比去年2月試點初期,上海口岸國際貿易“單一窗口”1.0版的上線項目從2個增加到了23個,參與部門則擴大到海關、檢驗檢疫、海事、商務、國稅、外匯、食藥監等17個。目前,“單一窗口”1.0版的功能覆蓋了貨物申報、運輸工具申報、支付結算、企業資質、貿易許可、信息查詢等六個模塊,使其已具備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基本架構和主要功能。
下一步,上海口岸部門將研究推動監管流程優化再造的環節、研究申報數據標準和簡化數據、探索建立長三角區域“單一窗口”、研究出入境人員信息(艙單)申報納入“單一窗口”等項目落地。
國家口岸辦主任黃勝強指出,上海“單一窗口”建設中要繼續不斷完善和拓展相關功能,著力擴大企業應用規模,加快建立數據共享共用機制,積極探索區域性“單一窗口”建設路徑,為全國“單一窗口”建設積累更多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經驗。